在银川市胜利街市场监管所,有一位被群众亲切称为“贴心人”的老党员。
今年60岁的王喜成同志,用17载市监战线上的坚守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华章。自1998年从部队转业进入工商系统以来,这位甘肃平凉籍的老兵先后9次获得区市级“优秀共产党员”“先进工作者”殊荣,成为市场监管系统一面鲜红的旗帜。
“群众利益无小事”是刻在王喜成工作笔记扉页的座右铭。从事消费纠纷调解工作17年间,他办公室墙上悬挂的一面面锦旗,无声诉说着这位“金牌调解员”的为民情怀。2019年底,当消费者孟女士为拖延五年的智能马桶纠纷几近绝望时,王喜成连续两周往返商家沟通,最终促成“支付部分费用更换新机”的解决方案。接过感谢信的瞬间,这位老兵只是憨厚一笑:“穿上市监蓝,就得对得起胸前的党徽。”
在同事眼中,这位化学检验员出身的工勤岗干部有着“多重身份”。执法检查时的“暖心司机”,总顺路接送不会开车的同事;公务车辆的“义务保洁员”,寒来暑往保持车辆整洁如新;更是年轻干部的“活教材”,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有关条款条文结合调解案例开展现场教学。他常挂在嘴边的“顺路的事,别客气”,让全所充盈着“家”的温暖。
从家具退费到过敏维权,从预付卡纠纷到网络消费陷阱,这些看似琐碎的民生小事,在王喜成手中都变成了践行初心的考场。市民赵女士至今记得,当甲醛超标的儿童床引发女儿过敏时,是王师傅带着检测报告上门普法,最终依法维权成功。“你们在守护法律尊严时,更守护了老百姓的心。”锦旗上的烫金大字,映照着党群连心的温度。
如今,这股“红色动能”正在兴庆区市场监管系统激荡。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兴庆区分局通过设立“党员先锋示范岗”、建立“老带新”结对机制,推动着更多“王喜成式”干部在基层涌现。分局负责人表示,将深化“党旗红引领市监蓝”工程,把“一年抓好几件事”的韧劲转化为优化消费环境、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效,让执法为民的旗帜在塞上湖城高高飘扬。
从军营绿到市监蓝,从青丝到白发,王喜成用“一生择一事”的坚守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。正如他在支部生活会上的发言:“群众的满意笑容,就是我们奋斗的动力源泉。”这位永不褪色的老兵,依然奔走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,用脚步丈量初心,以实干书写忠诚。(宁夏新闻网记者 金文阳/文 图片由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兴庆区分局提供)